【回眸2023】育种+种植+加工 宣威推进红薯全产业链发展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1-10 16:09:14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357331

近年来,宣威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示范、农户参与”的原则,将以马铃薯为主、红薯为辅的薯类产业列入全市第二大粮食产业。2023年,随着省内最大的“宣威市百亩智慧化数字化红薯苗培育基地”的建成投用,红薯在宣威实现从育种到种植到加工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2023年5月,位于务德镇新华村的宣威市智慧化数字化红薯苗培育基地,开始为宣威新兴的红薯种植基地供苗。该育苗基地由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建成组培温室一栋,大棚6.6万平方米。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基地主要培育西瓜红等菜红薯和唐伯薯、云干3号等淀粉薯两类优质品种红薯。2023年已培育核心苗100万株,一年可提供优质红薯苗1.2亿株,实现产值1440万元;可以带动农户种植红薯2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基地技术员包广通:是目前省内最大的一家脱毒种苗培育基地,2023年向宣威提供了1000万珠种苗,满足了2500亩种植区域的需求。现在我们培育的是2024年的脱毒种苗。目前,我们主要供应宣威、会泽、昭通、文山、重庆等地。

从2023年10月开始,宣威境内红薯种植基地陆续进入收获期,务德镇法图村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村级合作社规模流转了500亩土地,由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从智慧化数字化红薯苗培育基地提供种苗,实行全程机械化连片种植。红薯成熟收获时,随着机械刨挖,一个个红薯从土里钻出来,工人们快速拾捡,装好成袋的红薯整齐地立在地里等待“归仓”,田地间满是丰收的喜悦。

务德镇法图村党总支书记戴兴文:“为了帮助老百姓增收,为村集体增加一定的效益。一边刨一边就送去云淀淀粉有限公司,他(公司)和我们定的保底价格是1块3一公斤。按照今年这种旱的年时下,我们今年村集体经济也可以增加到10万元以上。”

在位于务德镇的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一车车红薯、马铃薯排队等候卸货。发图村种出来的红薯当天从地里收获,就是直接运往这里来交售,然后加工成红薯粉。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自2011年落户宣威,迄今已建成、投产数条国内先进的马铃薯、红薯精加工生产线,为宣威薯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2020年建成的年产红薯精淀粉20000吨、年产红薯小颗粒淀粉8000吨、年产红薯膳食纤维6000吨的生产线,每年需要加工红薯20万吨,为宣威红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带动宣威种植红薯2万余亩,每亩增收5200元。

云南云淀淀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剑华:“公司两条生产线可年加工20万吨马铃薯和12万吨红薯,可为农户创造2亿多元的收入,带动约1万多户农户依托产业,户均增收2万元,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做出重要的贡献。”

宣威具有适宜红薯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良好的市场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023年,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化外引内培、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产业暨红薯产业发展,在热水、落水、板桥、海岱、倘塘、来宾、务德等适宜红薯种植的乡镇推广红薯种苗,与大户、村级合作社联合实行规模连片种植,建设规模以上红薯示范样板基地2万亩。同时,进一步加大高产、高淀粉红薯推广力度,提高红薯种植效益,挖掘红薯产业效能。智慧化、数字化红薯苗培育基地的建成,推动了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红薯产业发展格局快速形成。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股股长敖景:“随着红薯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打通了种植端、收购端、销售端的制约瓶颈,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保障了红薯种植户能获得稳定可观的收益。”

目前,全市红薯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四位一体运行模式,除满足云淀淀粉加工生产需求外,还供应各类鲜活农产品市场。           

记者:杨金香  丁剑肖  通讯员:敖景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