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竹:念好循环致富经 当好食用菌种植带头人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1-09 16:02:24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13175

张玉竹就是宣威最早一批种植食用菌的“带头人”,通过二十余年的探索种植,她不仅把小小的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还通过教技术传方法,带领一部分人念活食用菌种植致富经,实现生态致富。

近段时间又到了种植羊肚菌的季节,由于种植的特殊性,羊肚菌营养包的配比以及拌料很关键,张玉竹一早便到基地指导工人配比营养包。装好的营养包需要码放到高温灭菌灶上蒸60 到80个小时才能使用,确定好营养包码放顺序,羊肚菌种植的关键第一步才算完成。完成第一步后张玉竹并没有闲下来,她又一如往常的到食用菌菌棒实验室观察各种菌类栽培种的发酵和增殖情况。

张玉竹:这瓶是食用菌的栽培种,每个食用菌的品种都是由母种接为原种,原种再接为栽培种,然后栽培种发透以后又再接在高温消毒的菌棒里面,周期短的60天就能出菇,周期长的品种100天到120天能出菇,这样长出来的菌子有个好处就是非常环保,每个环节都是高温消毒,不含任何农残。

由于品种多,技术也比较成熟,张玉竹种植的食用菌采摘周期长,品质也不错。在香菇种植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清香肥硕的香菇争相探出脑袋,有的吐露着菌芽,有的撑出了菌伞,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碌地采摘。说起自家食用菌的种植秘诀,张玉竹侃侃而谈。

张玉竹:苹果树和梨树枝,小麦皮和玉米面,还有石膏这几样高温消毒做出来的,它的优点就是非常环保,口感好,不含任何农残,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像这种菌子出空的菌棒可以发酵,拿来当有机肥,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

种植食用菌成功后,张玉竹将自己积累起来的经验分享给对食用菌种植感兴趣的人。倘塘镇鹰窝村委会村民王培香以前以从事林下养殖业为主,每到养殖淡季看着空闲的林地她也发愁,无意间了解到张玉竹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后,她先试种了十亩红托竹荪,经济效益还不错。

倘塘镇鹰窝村委会村民王培香:我这里种植10亩左右的面积,种植成本连着工人工资每亩就是两万左右,现在食用菌正在生产,价格一百零点一斤,一亩大概四万左右的收入,效益还可以。下一步,计划扩大面积,我们空着的山林有一百多亩,还可以再种植干巴菌、鸡枞等其他品种。

从刚开始几亩地的菌菇小温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种植,一路走来,张玉竹不仅是宣威菌菇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也是见证者。如今,食用菌价格逐年上涨,张玉竹的菌菇棚收益也逐年增加。

张玉竹:我手上拿的菌棒是栽培种接在高温消毒的菌棒里长出来的,非常环保,一个菌棒可以采半年,这种小棚可以摆2500个菌棒左右,现在市场批发价是10到12元一公斤,一个小棚可以采2500公斤左右,产值在3万元左右。

目前张玉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多以鲜菇生产为主,以后她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食用菌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通过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业效益,继续以引进新、优、特珍稀食用菌品种为突破口,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张玉竹:这个菌菇不管是干菇还是鲜菇市场都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前景比较好,产量起来以后我们计划改良菇棚,由现在的一层种植改为多层种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和质量。下一步,我们计划不断提高菌种的研发能力和培育能力,提高菌子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目前有好多品种,有黑皮鸡枞、羊肚菌、猪肚菌、金耳、红托竹荪这些林下种植的新品种。下一步,我们计划依靠科技带动更多农户,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田琳 黄鹏 通讯员:刘琼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