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硕果迎枝。今年以来,宣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为创建主题,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不断巩固提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永安村田园综合体一角
永安村是板桥街道一个民族村委会,按照“地域相邻、村情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永安村与邻近的土城村、木乃村和沾益区炎方乡西河村、五拐村组成创建联盟,共同打造永安田园综合体,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迤谷花海有限公司、上海蓝艺、金兰世家等企业,在做大做强马铃薯、玉米等传统产业之外,探索种植玫瑰花、矮化苹果、商业草坪、观赏芍药等高经济价值作物,以此互通互商、共同开发、互利共赢,让全村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1万元。
“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基层治理、清廉村居、产业发展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龙头,走出了一条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板桥街道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强介绍说。
陆丽宣传就业岗位
产业振兴、共同富裕,和美乡村画卷不仅在永安。复兴街道是宣威市唯一一个搬迁人口上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住户来自全市24个乡(镇、街道),有汉、回、彝、苗等26个民族。街道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优势,建设“上海宝山?云南曲靖共建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宣威复兴示范园”, 以果蔬采摘和绿色食品高端市场销售为支撑,融入教育培训、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产业园建设推进了复兴街道脱贫群众稳定就业,有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复兴街道锦绣社区劳动力就业信息员陆丽说:“针对我们小区从各个地方搬迁进来的群众,根据每个人的务工需求,我们岗位推荐有省外的也有就近的,就近的小区里面有扶贫工厂,对面有霖森苹果产业园。工资每天收入80到100元左右。”
街道推行“易扶、园区、就业、品牌”的模式,采取区域间定向输出、企业直接吸纳等方式,建立健全劳务品牌,长期稳定劳务输出渠道,帮助各族群众稳定输出就业;园区的产品通过沪滇协作帮扶机制,走进上海千家万户的餐桌,实现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赢,成为“东西协作共富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见证。
复兴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徐兴甫说:“通过强化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建立专门的对外劳动力就业工作人员站。2023年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900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达1140人,安置区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下一步,我们将全方位抓好稳岗、转岗、维权、培训等综合服务工作,让安置区各族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
宣威火腿博览馆
原创大型花灯剧《石榴花红》
2023年,宣威市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市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宣威火腿博览馆、浦在廷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发展中心、火腿美食文化主题街区、普立攀枝戛教育基地为主的“五馆两中心一街区一基地”示范带,打造了地景公园、美奂公园、拾光公园等3个主题公园。2023年,本土原创大型花灯剧《石榴花红》被列入2024年云南省民族文化精品项目,成功举办“中国·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旅节庆民俗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以创建促团结、以创建促和谐、以创建促发展。
宣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丁亚荣介绍说:“2022年,宣威已经成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我们围绕‘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创建主题,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纵深推进‘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润土培根’工程和‘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了各族群众同步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由‘创建型’ 向‘示范型’走深走实,市人社局、复兴街道等4家单位被评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市民族中学被评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市政务管理局、市中医院等18家单位推荐为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单位顺利通过复审,为全市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东山芙蓉寨
同谱团结曲,共唱幸福歌,而今,全市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丁亚荣表示:“202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全域创建工作,提质扩面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0个精品示范点,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记者:沈瑜 赵雄飞 通讯员: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