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不离不弃。”为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句诺言,49岁的孙琼珍照顾残疾的丈夫12年如一日,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长大成人,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年轻时钱绍灿是宣威市某水泥厂的工人,身强体健、勤劳上进,两人婚后,孙琼珍就做起了家庭主妇,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1年,平淡的日子被钱绍灿频发的头晕和运动、语言功能的大幅退化所打破,这一年,也是孙琼珍的人生转折点。丈夫患病后,孙琼珍带着他辗转宣威、昆明、成都等多家医院求医。几经周折,最终在华西医院确诊为“小脑共济失调”。
想到这些,孙琼珍红着眼眶说:“这个病就是一年比一年严重,一开始走不稳路还说不清楚话。当时确诊的时候,我真觉得天都塌了,之前还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就要一辈子坐轮椅,太崩溃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孙琼珍都记不清自己哭过多少次,但看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生病的丈夫,孙琼珍毅然咬牙挑起重担,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丈夫出院后,孙琼珍就找了一份酒店客房服务员的工作来补贴家用,抚养两个孩子长大。但钱绍灿因病落下的终身残疾,让他连吃饭、洗澡这些简单的活动都无法自理。每天下了班,孙琼珍就得急忙回家给丈夫洗脸、刷牙、喂饭、喂药、擦身体......每当丈夫因旧病复发,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疼痛无法入睡时,孙琼珍总是温柔地陪伴在他身边,精心照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片刻懈怠。
“我们还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个70多岁的母亲,都需要照顾,我也必须要坚强。后来我就想着人生也就是这样了,也别无选择。我们振宁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年都要来看望,送米送油送轮椅,还经常鼓励我,他们都不放弃,我更不能放弃!我更要坚强,更要去努力。”孙琼珍说道。
宣威市残联、丰华街道等相关部门在了解到孙琼珍家庭的特殊情况后,积极申请让钱绍灿享受了低保政策和残疾补助,一家人的生活逐渐趋于稳定。
丰华街道残联理事长王启珍说:“针对钱绍灿这对特殊的家庭,他本人是一级多重残疾。我们街道联系了民政局为他办理了低保,市残联联合街道开展了‘阳光家园计划’,他家也是重点对象。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为他家打扫卫生、理发等等。振宁社区这里也是上门为钱绍灿办理了残疾人两样补贴,平时街道上有临时救助也是主要照顾对象。今后我们一如既往的对这个特殊家庭关心关注,力所能及地为他家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在孙琼珍的悉心照料下,钱绍灿身体略有一些好转,天气晴朗时,孙琼珍还会推着钱绍灿到外面逛逛,呼吸新鲜空气。两个孩子也长大成人,有稳定的工作,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她感慨道:“现在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人家都说‘人生小满胜万全’,既然生活已经如此,那就不必忧愁,努力地去过好每一天就行了。”
“有你在,才是家!”这是孙琼珍经常和丈夫说的话。在孙琼珍看来,“夫妻”二字是一辈子的承诺。这十二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精心照顾,就是她能给予的最深情的承诺。
记者 王舒楠 通讯员 张龙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