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聚焦创新力提升 激发产业工人建功新时代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3-12-13 16:47:51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51921

宣威市总工会始终坚持“红色”引擎驱动,以夯实职工技能、畅通绿色通道、完善维权保障为抓手,探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模式,锻造一支知识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奏响奋进新时代“技能兴市”最强音。



驱动“红色”引擎 构建党工共建新格局


始终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产业工人头脑,成立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的巡回宣讲团、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党的理论知识“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学校”宣讲活动5场,受众人数达3000余人次,真正做到用政治引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干劲。把优秀产业工人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推广“支部在车间、组织在一线、示范在班组、奉献在岗位”工作法,实施双培养工程,注重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



夯实职工技能 引领建功立业新风尚


以竞赛牵引,紧扣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聚焦技能比赛,锤炼精兵强将;聚焦安全比赛,筑牢生命防线,助力一线产业工人“更上一层楼”。2023年以来,宣威市总工会下发《2023年劳动竞赛方案》,开展八个方面的劳动竞赛。认真筹备,积极组织队伍参加云南省第二十届职工技能大赛、曲靖市第五届职工综合职业技能大赛7场次,覆盖职工2860余人。持续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转向“智力型”“效益型”。


人才智领,增强先模典范影响力。持续优化劳模工匠评选机制,注重推选头部企业“领头示范”,也注重选树小微企业“排头兵”,真正体现劳动价值、技能价值和创造价值。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名,省级五一劳动奖章6名,曲靖级五一劳动奖章38名,省(部)级劳模18名,珠源工匠8名。通过师傅带教结对,强化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了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追有标杆的浓厚氛围,


培训赋能,打造技能突出“王牌军”。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改革,根据职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实现技能提升全覆盖,促进产业工人由“工”到“匠”转型升“技”。2023年宣威市总工会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职工达到400人,涉及电工、育婴员、中式面点师等多个培训专业。产改试点企业宣威磷电设立“厂中校”,实行企业内训制度,年度培训职工1000余人次。



畅通绿色通道 谋划成长成才新篇章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宣威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明确“路线图”。产改成员单位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项重点任务,配套出台《宣威总工会深化现代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提升职工素质,鼓励职工创新创造三年行动计划》《宣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产改工作全域布局、全程推进、全链衔接。搭建科创平台,推进技术攻关。聚焦火腿产业、农业、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指导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三室一站”创建活动,创建陶春艳、冯伟珍劳模创新工作室、荣祥汽车修理厂职工技师工作站。


增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凝聚“政校企”三方合力,引导宣威市一职中树牢“产业靶向”,让产业工人进校园、订单培养进课程、学生实训进车间。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共同打造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军。


完善维权保障 展现服务职工新作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筑牢维权“压舱石”。健全“法院+工会”联动互补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有效整合工作资源,实现劳动争议案件业务咨询、信访办理、协商调解、法律援助、仲裁判决畅通式服务,构筑起多管齐下、立体覆盖、全程贯通的多元化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2023年以来,提供法律咨询130余次,劳动争议调解案件36件,普法宣传56次,企业法律体检10余次。


创新能级收入分配,打造薪酬“增长级”。积极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企业完善薪酬分配结构和创新激励机制,突出多劳多得、技高多得、贡献大者多得,引导职工技能和创新要素参与企业收入分配。截止到2023年,完成续签集体协商合同67份,覆盖企业512家,覆盖职工11410人,其中100人以上签订34户,覆盖职工4752人。真正以“薪改”促“产改”,让“以技促薪”“提能强素”成为更多产改企业和产业工人的共同追求。


开展职工疗休养、心理健康、困难帮扶、金秋助学、爱心服务站等,扎实为职工办实事,以“带”为关键,坚持政治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作风上带,切实当好职工“娘家人”,做到心系职工,增添职工幸福感、获得感,让产业工人脸上有荣光,脚下有力量。


通讯员:李淑倩 屈发团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